自9月以来至10月上中旬本信选配,黄淮海地区发生罕见的持续阴雨。
以往中秋过后,玉米、花生收完,都着手翻地种麦子了,但今年天气异象导致耕地积水、松软,收割机无法下地作业,严重影响玉米、花生等农作物的秋收。

许多农户被迫徒手掰玉米、拔花生,彷佛回到三十年前,机械化耕作尚未完全普及的年代。但即便如此,雨中抢收出来的农作物本信选配,依旧面临减产、发霉、生芽等问题。

而在春天,因为干旱河南农户还在为浇麦地的事发愁,以至于有农户总结,今年这天气怪得很,“种得越多,赔得越多”。
对于种植大户而言,玉米仍在等收割机下地的时机。在土地湿地相对较低的情况下,可以考虑雇履带式收割机,但费用是轮式收割机的2倍以上(每亩100多元)本信选配,且履带式收割机数量有限。

至于花生,更担心在湿地久了发芽、落果,所以我已经看到不少农户开始雇人拔花生。一个人工一天能拔三分地,工钱80元到100元。额外多出来的这部分人工成本,在本就减产、发霉生芽(收购价低)的现状下,让种植户更加不喜欢这个秋天。
纪录片《河南农民不喜欢这个秋天》



创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